您的位置:首页> 人民武装部> 军事课教学> 军事理论课教学军事理论课教学

《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亮点和创新点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小】 【大】

《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亮点和创新点

一、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突出育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军事理论课教学既是军事课,又是思政课,“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思政”,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必须站在民族复兴、国家安危的高度,响应时代的号召,做好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国防素养,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深入普及,发挥好军事理论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作用,让军事教育与思想教育同向同行,充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将课程内容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爱国理念和价值观

《军事理论》课程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载体,课程中的军事思想、军事文化、现代国防发展历程、军事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等内容都蕴含着育人的元素,要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无产阶级军事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教学中去,武装学生头脑,培塑学生报效祖国的心灵品质。

一是深刻理解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内涵和精神实质。

军事理论课的五大板块,各章教学目标也不相同,分别为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战争观方法论教育、战争常识教育和军事创新教育,每一章都存在思想引领、价值引导作用。“中国国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防基本知识,激发爱国热情。“战略环境和国家安全”主要是让学生认清我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和面临的安全形势,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军事思想”主要是进行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教育,了解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和兵学文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现代战争”主要是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信息化装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军事科技的热爱,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习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热情。掌握这些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就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

二是找准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充分发挥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在教学中寻找切入点,突出问题导向,突出课程教学的主题,紧扣时代发展,在引人入胜中实现教育目标。

1)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通过回望战争历史,明确当今社会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强盛的意义在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有坚强的国防后盾。《军事理论》课程中关于国防建设历程的内容与中国革命的历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革命期间的战争故事,有利于激励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从争取民族独立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艰辛历程中隐含着我国国防建设从弱到强曲折前进的过程。国防建设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包含着理想信念的教育点。不忘历史,从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鼓励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和担当,面向未来,从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的角度和巩固现代化国防的理念中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

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面从社会公民的角度解读,提出了个人应具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个人价值观构建的基点,是其他道德规范的基础。《军事理论》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契合之处。课程中的军事文化蕴含着强大的思想魅力和指导作用,是军事实践的理论成果,并且许多军事文化也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学中,注重宣扬中华民族优秀军事文化传统,将军事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爱国爱民的精神。军事文化也不断催生着科技创新和发展,我国在国防现代化和科技化建设中步伐稳健,成果丰硕。通过展示讲解近年来我军的先进武器装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型装备能够点燃学生对祖国日益强大的情感认同和爱国之情。

3)感召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强国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强军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和军队实力的壮大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国防科研人员和中国军人的传承和坚守,他们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他们是强国梦实现征途中的民族英雄代表。这些英雄故事极具感染力,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士兵青春奉献国防,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更能引导身为同龄人的大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召唤青年学子感悟新时代民族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录入:武装部 编辑: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